找到相关内容131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殊胜菩提心

    相离,仍有行苦。菩萨断除惑业受生,所以无苦谛;因悲悯有情,在生死中生极厌离之心,所以还有苦。  修悲的行相:初、念行相,中、发愿行相,后、负责行相。“慈”为念有情无乐者得乐,“悲”为令有情有苦者离苦。...时间地为众生讲法,也不会疲倦,且念无忘失,心无劳损。  发了菩提心之后,原先粗重的身心会变得轻柔;由于心性堪忍柔和,能忍他人的损恼而不被伤害,反而悲悯对方;忿嫉谄覆等多不现行,即便暂时现起也无强力,且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268010.html
  •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——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

    表现了地藏菩萨悲悯六道、统摄冥司的形象意趣。特别是铭文所记数种经典偈赞,既有在下层极流行的“伪经”,又与敦煌遗书有密切关系,对地藏信仰及其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。  三宝崇拜在宝顶造像中也有明显的表现。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168070.html
  • 苏东坡说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道间轮回,善因结善果,恶因结恶果。  佛法宽容慈悲,但却也奖惩分明。  博大的同情悲悯,与光明磊落的心性、坚定的正义感紧密相连。  东坡在诗中说:“剑在床头书在手,不知谁作蛟龙吼?”  是为书生本色。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若论平等,无过佛法。唯佛法最平等。”①佛教的平等思想,尤其是众生平等的思想,深受古代中国下层平民,特别是妇女的欢迎。   慈悲,按照佛教通常的解说,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,悲是悲悯众生并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有关宗教法答问

    宗教士将身心奉献给宗教与众生,大都能“以出世的精神,作人世的事业”,抱持悲悯众生的利济之心,不为名闻利养,不耽世间欲乐。即使有了钱财,也是用在建设殿堂、藏经楼,或放生济贫等弘法利生的事业上。  韩国高丽...

    星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569357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佛教的净土思想

    修学的。除了具备信愿行三种最基本的资粮之外,在行持方面必须具足以下的条件:   1.六事行法:   (1)精勤修行各种功德,恭敬三宝,孝顺父母,感念师长,悲悯一切众生。   (2)保持威仪,严守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369459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,不胜悲悯!乃多方张罗,凑得数千元,立即汇寄黄君,并深情地说,现在应该是他作出一点报偿的时候了。  1951年,文教研究院被川西人民政府接收,遂停办,人员星散。王恩洋返回南充故里,被聘为川北行政公署及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、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

    了目的。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,就必须在身、口、意的活动上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,才能创造出有利的改造条件:一、安住大乘菩提种性;二、依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愿;三、要具有悲悯一切众生的意乐;四、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106985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一)

    世尊,乃(P54)制比丘须偕数人,始可与女人说法。然此实大权菩萨,悲悯众生,为末世制戒,世岂有如此之痴人,故释尊曰:我出世时,如狮子王,不与众兽为伍,凡王臣护法,诸大弟子,乃至调达魔王外道者,无非...出生死。  ⑤悲悯心——依之唯益无害。  ⑥多闻——有问必答。  ⑦功德胜弟子——弟子才能获益。  ⑧善说法——能令弟子悟明心地出苦。  ⑨无疲厌——无有疲厌,方堪任教化。  ⑩有勇猛——有大勇力,堪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770435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二)

    害者,即悲悯义,能利有情,不恼害有情。  (4)根本烦恼六——烦恼者,烦扰恼害,现世他世,自他俱不得安,根本烦恼者,一切恶法,皆从此生。  ①贪——贪者,多求为性,能障布施。  ②瞋——瞋者,恼害为性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870436.html